Youtuber|新世代夢想中的行業之一,如何成為一個Youtuber?

前言

圖片來源:Google

Socialblade.com依據訂閱人數,在2018年第三季釋出,全台灣前50大的Youtuber

圖片來源: Socialblade.com
圖片來源: Socialblade.com

目前的第50名是再不瘋狂就等死,訂閱數為 740,468;上一季( 統計至2018年7月11日)的第50名是靠杯星球,訂閱數為 360,484。短短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訂閱數整體大幅度增加,這可能顯示了兩個趨勢:

(一)使用Youtube的人口基數,快速增加

(二)訂閱習慣普遍,就是「Youtube頻道粉絲團化」若再將榜單往下拉,會發現,目前此份統計的第100名是人生勝利組,訂閱數為448,599,不難猜測,下一季的第100名應該會超越這個數字。

我會刻意提出這份資料,原因在於,對我而言"Youtube的市場還很寬廣,目前只開發一半或是更少的使用者"且"這群的使用者,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先記得這兩個小結,之後可能會用到,這篇文章我已經先表明了要主談Youtuber,所以環境面的事情先擱著。

如何成為一個Youtuber?

「要成為一個Youtuber,容易;但要成為一個上得了檯面的創作者,很難」寫文章的時候,剛好阿滴跟台客劇場一起拍了這支影片,我認為內容清楚扼要的闡明了這個主題。我前面提過了,這系列文章提供的是一個方法、切入事情的角度,即便你按照了我所配給你的公式,你也不見得成功,畢竟不是我一人能夠決定,但對於那些有志加入這個產業的人,我希望對你有點參考價值。

我認為一個會成功的Youtuber可以被拆分成這個公式:"成功的創作者=鮮明的個人特色+優質的內容+舒服的視覺呈現+流暢的觀看體驗+具有不斷更新的能力"那該如何起步呢?我做了以下的整理:

(一)找到自己的風格個人風格,並不見得是創作者本人所具有的,而是在影片當中被呈現出來的感覺,影響的因素包含了個性、影片的編輯方式、音樂的呈現等。

我用以下幾個例子解釋:

(a) 樹懶+甜食女神+粗框眼鏡 這個會讓你想到誰?沒錯,是滴妹

(b) J個是+邊緣人+業配之王+一人多角的拍攝方式=?

Howhow(c) 一日系列+阿公+扇子+製作人共同參與的方式=? 木曜四超玩發現了嗎?

目前線上多數知名的Youtuber都存在著幾個既定的形象,當你聯想到這些東西,就會想到他們,其實這就是「品牌」的概念,以往出現在公司、組織上的東西,現在被下放到了個人。還有一件比較現實的事情,我覺得是長相,雖然並非絕對。

在這個女神比女嬸多的年代,長得賞心悅目、上相就是一大優勢,無論是在吸引人氣、廣告商的選擇,就是會稍微吃香一點。不過呢,一旦,你的風格出現,你的定位,你的群眾,自然會慢慢篩選即累積。但,我必須說,有時候風格不用特別追尋,而是慢慢累積而成;有時候他是透過你的觀眾告訴你;有時候是透過大量的作品堆砌,種種方式之下,你可以概略得到一個對你的描述,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出三至四個形容詞(關鍵字)去形容你的頻道及影片上的你。

(二)勇敢且持續地拍影片「影片即生命」發揮你的熱情,你有多少的想法,就都把他拍出來,先不用去擔心,這些東西的品質以及觀看人數,畢竟只是初期階段。即便得到的結果不如人意,這也是一個很好打磨自己的時間,沒有金錢、時間及工作的壓力,你才能夠真正地做你想做得主題,找到影片主題的藍海。

(三)找到一個對的角度切入很遺憾地說,目前進場的Youtuber算是相對晚期,雖然這並不是判你死刑,但是,你就比別人少了一個機會去操作。例如,一直深耕在這個領域的祖師爺-蔡阿嘎,發現了網路英文教育缺口的阿滴英文,將影片電影風格化的這群人,都是很好的例子。

然而,誠如狄更斯的名言,"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其中還是有一些你可以思考的方向:

(a)找到一個完全少數人做的主題

(b)靠著主流媒體的幫助,快速增長人氣這兩者之中,對於新進的Youtuber,我認為後者是具有操作空間的。雖然很多方的人都看好自媒體的發展潛力,但是,也請別忽略的主流媒體在社群上的影響力。

台灣的主要媒體平台,像是東森、風傳媒、三立等,為了妥善分流不同的群眾,都另闢門戶成立了新的社群頻道。事實上,很多的頻道是不自產內容的,也就是說這些小編們必須去網路上挖掘各種好笑的影片、有共鳴性題材的影片,而Youtuber們就成為這些頻道的資料庫,不僅會定時更新,還能夠透過觀眾的收看,直接獲得熱門的影片。

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在Youtuber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讓教育性質的媒體,無法受到廣為流傳的原因。回到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到底我應該要迎合著市場的口味去做?還是做我自己喜歡的呢?我想,這個問題,就只能留給創作者,自己解決了。

如果你是前者,我想這段文字會對你有點幫助,日本資深出版人鷲尾賢在 «編輯力 »一書中,將圖書出版的編輯企劃分成十類:"一、解讀時代企劃;二、對社會的警鐘;三、滿足潛在的慾望;四、新知;五、基礎知識;六、翻譯;七、藝人書;八、工具書;九、學術書;十、攝影繪畫圖文書。"你可能會納悶,這十類跟Youtuber有什麼關係?

我認為,這十類中至少有五到六個類別是能夠被選擇作為拍片題材的。舉個例子,解讀時代企劃在康文炳的«編輯七力»一書,被解讀為「時間感」。試著回想,前一陣子在社群媒體上非常流行的話題-八九零年代,沒錯,就是那個討論關於即時通、兒時卡通動漫、玩具的文章。時間,永遠是選題的一大要素,這也是為什麼社群小編,總是被要求要跟上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我也必須坦承有些題材是非常不適合或不能被拍成影片,再加上Youtube的娛樂成分較高,某些硬議題在這個平台上面是很難被關注。

Youtuber的成長階段

這個問題,志祺七七其實有討論過,我個人是蠻贊同他的分類方法的,目前來說,根據訂閱數字,分成三個時期:

草創期(0–5萬):努力拍,拍自己想拍得,先吸引你的第一批群眾。通常,會在這時候跟隨你的,多數都是死忠粉,流動性低。

成長期(5萬–50萬):這應該是目前最多Youtuber在的狀況,已經小有人氣,創作的過程會逐漸遇到撞牆期,因為同類型、風格的作品已經太多,只要能夠突破這個關卡,後面就是一個新世界。

解法:開拓不同路線的影片、尋找其他Youtuber合作完全體(50萬-100萬):能夠走到這個階段,只要不違反重大善良風俗及不違反個人規則的狀況,我認為應該大部分主題都能駕馭。也因為走到了這個階段,會開始思索自己的職業意義,有可能會跳出基本的模式,自行招募團隊向外擴張。至於百萬之後呢?

目前臺灣的樣本數還太少,無法很明確地說出到底為何。然而,在這個階段的Youtuber,我認為,也具有一種至高的權威地位,在臺灣來說,短時間內,只要有持續發片,他們的地位很難被動搖。

商業模式

誠如我前面所提,廣告分潤+業配廣告是目前Youtuber最大宗的營利模式,也是支撐這個職業很重要的要素,我認為絕大部分的創作者,一方面對此都有警覺;另一方面,也為了穩定自己的收入,繼續發展,紛紛找尋新的出口。最根本的問題是-我還能提供什麼東西?

我想,這個問題也是全球媒體都在思考的議題,究竟媒體的未來性在哪裡?傳統上,我讓「廣告商養活媒體」的模式產生了非常多的問題,媒體為了迎合廣告商,製作越來越多不合初衷的內容,但當廣告商一撤手,造成的損失無可計算,因此部分媒體,重新拿出看家老本-「訂閱制」。

"訂閱制,簡言之,就是讓「你的讀者」直接買你的內容"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過去那個訂報刊雜誌的時代,民眾會根據個人利益、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決定是否付費支持。然而,在網路世代,這個模式變得非常辛苦,原因很簡單-我Google就好了。有許多前輩對此議題書寫過(有興趣請搜尋 黃哲斌、施典志、陳順孝),我就直接把結論給各位:"訂閱制的成功與否,關鍵在CP值"以目前臺灣的社會來說,CP值決定了一切,雖然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如果你今天要提供訂閱的服務,你必須要確保你的內容,獨一無二,無人取代,進一步來說,就是要能夠對你的受眾產生正面的效益,才能夠說服你的訂戶進入,續訂。用我最喜歡的頻道來舉例,阿滴英文的訂閱制,讓整個頻道在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狀態,雖然他們仍需要為了影片的觀看狀態擔心,但至少他們有權力決定下支影片應該要拍什麼,不應該要拍什麼。整個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團隊也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這個商業模式,有興趣的可以去點以下的連結。

阿滴英文:立志讓更多人開心學英文【你訂閱了嗎?】

PressPlay 談付費訂閱:囧星人、啾啾鞋、阿滴英文月入數十萬的推手

經營內容訂閱2年,阿滴英文有沒有變得更好?

當然,也是有人對「訂閱制」,有著不同的看法,像是:淺談訂閱集資(上):如何理解「囧星人停止訂閱制」呢?要能夠產生好的CP值,你也必須瞭解你使用的媒體特性,你提供的服務會是影片、Podcast、社群媒體還是報章雜誌呢?

娛樂型的Youtuber在這方面,可能就會吃虧一些;相對地,知識型Youtuber本來就是以帶給群眾新知的身分,在訂閱制的模式下,會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但是,訂閱制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一旦創作者把這個牆圈起來了,就等同於切斷跟外界的溝通橋樑,這也是訂閱制無法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的考量之一,在需要人氣加持的媒體體制裡,無疑是自尋死路。普遍而言,訂閱制大抵只能算是第三或是第四的資金收入。待續,接下來 我會先討論關於Youtuber的類型,再討論小玉、放火、聖結石等人的現象。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