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大原則請記住
一般來說,英文的履歷多半只有一頁,而中文介於1–2頁之間,再多就是考古學了,千萬不要把祖宗十八代跟你的人生日記全都寫上去,這絕對是無效的。一份好的履歷多半具備三大特質版面易讀、用詞精準、頭尾呼應這三個準則可以做為每次寫完履歷的審查標準:
(1)版面上能不能一眼就看到需要的資訊?
(2)每個寫出來的資訊是否相關且明確說明
(3)列出的內容是否都能對應且有實例及績效佐證
當然,錯字、標點符號、多出來的空格這種基本應該注意的細節,當然也是重點之一。相信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類似的說法:
◎科學驗證,人資平均如何花 6 秒看一份履歷?
◎人資平均只花8.8秒看一封履歷!
◎履歷時間僅1分半!企業老闆偏好這3個星座
事實上,無論花多少時間,這些研究報告要告訴你的其實都是:請在有限且短的時間,證明你是適任的人上面的道理相信大家應該也都能理解,今天工作開缺勢必就是有需求,平時有其他工作要做,現在又要招缺,可想而知時間短暫。
再加上如果是個熱門職缺,那麼競爭者眾,光要把履歷看完就得好上大半天的時間,對於招募的企業而言,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到適合的人選,而且要又快又準。
在這樣的狀況下,請把握一個核心原則。不該寫的就丟掉,只寫重要的東西就好有一句俗諺叫:「一個蘿蔔,一個坑」,我明明是要找行銷,你寫你打籃球很厲害;我需要的是工程師,你告訴我你是班上系學會的公關長。這些經歷都很好,也都很珍貴,但請把他們擺在正確的位置上,再正確的資訊擺在不對的位置上,在這個回合裡,他就是不正確的。簡單來說,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好,而是你沒有用正確的方式讓自己被看見。
準則一、版面易讀

切記一件事情少就是多,在精不在多要判斷版面是否易讀,有幾個簡單的方式,拿起來5秒鐘內能不能找到你是誰、聯絡資訊是否有與職缺符合的資訊(例如:關鍵字、經歷)簡歷分了哪些欄位,會不會不知道從哪讀起?如果有上述這些症狀,那就代表,你的履歷應該要打掉重練。讀完了大致的內容之後,你要思考的是HR或是面試官,能不能馬上找到他想要的資訊其實概念很簡單,既然我都開出職缺需求了,我會期待這個人的履歷要不就是有相關經驗,不然就是符合我開出條件的人,因此你必須再另外花時間確定這些重點資料是否有被看到。那,版面的美觀會影響嗎?答案是不會,關於版面設計的部分,我會另外撰寫文章說明,這邊暫時就先跳過。
準則二、用詞精準

何謂用詞精準呢?我直接舉例會是最快的,在新鮮人的履歷常常會見到類似的寫法:「曾在許多企業實習過」、「參加許多競賽」、「得了不錯的名次」請問是在哪個企業呢?如果真的很多,請你寫出那個會讓你驕傲、值得或是大家都有聽過的企業。就算真的沒有,你把企業名字寫出來,多半可以直接知道你在什麼產業待過。參加許多競賽,如果你不寫出來是什麼樣的比賽,要是有人也寫參加許多競賽,但他是廚藝競賽、朗讀比賽這些不相關的比賽,要是看得快一些,不就無法看出你們的差異了?諸如此類的寫法非常的多,這個狀況非常常見,有時候一不留神就會寫下去了。另外,要讓用詞精準還有一個好方法叫做量化,例如:舉辦超過100人的迎新活動獲得新台幣10萬補助款談成3家商店的贊助詳細量化的方式,我也會另外撰文討論。
準則三、頭尾呼應

這點算比較細節的東西,做得好也是會加分的那種。很多履歷喜歡在上方加入一段簡介,例如:我的個性樂觀,細心負責任….在每個職缺及公司文化中,需要特質的人固然不同,也會註明每個職缺希望的特質,在簡介時直接表明自己的個性,是一個好的起手式,但往往就會遺漏了這一點。為什麼不在下方相關經歷裡面,加入能夠展現你這些特質的說明呢?這也是新鮮人在缺乏履歷時,可以用的一種偷吃步,我要應徵細心的工作,那我就去找我過去活動經歷裡面,可以襯托出這個特質的事件。
再舉個例子,很多學生會擔任學校助教的工作,工作內容繁雜,主要是協助教授備課、提醒同學及處理行政事務等。大部分人會直接寫:OOOO大學 XXX課課程助教*協助教授處理課堂事務這樣寫固然沒錯,如果你想要追求精準,就回到上面的準則二。若是想要頭尾呼應,你則可以寫說提醒教授每堂課程進度及確認課程教材雖然這不一定是最好的寫法,但比起上面的那句話來說,下面的敘述更為具體,也能夠隱約知道你是個細心且負責任的人。
以上三個準則是我從眾多履歷中,歸結出來的三個結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One thought on “履歷Ep.1|新鮮人也能寫出一手好履歷:寫出好履歷的三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