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主要會是以我在看履常會碰到的狀況做說明,關於履歷概念的部分,可以看這篇:履歷Ep.1|新鮮人也能寫出一手好履歷:寫出好履歷的三個關鍵
簡歷真的是簡歷,但無法讓你脫穎而出
我在前面文章中有提過,新鮮人寫履歷時(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都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該寫得沒寫到,不該寫得卻寫了一堆」,怎麼說呢?我們往下看


經本人同意使用,請勿任意轉載(說明:黑色的部分是我將公司、活動名稱馬掉,以保護當事人,不影響內容,甚至我認為這樣反而更能看出問題。)這樣的一份履歷很常看見,也確實把過去的經歷都有交代清楚,但問題來了,有幾個問題提供大家思考:
- 除非你待過的機構夠大、夠知名,不然HR或是聘用的主管真的會知道是哪間公司、哪個活動嗎?
- 當連續兩到三個人都寫一樣的東西,對於HR而言,能夠評比的標準會是什麼?
- HR需要短時間內找到具有適合能力及特質的人選邀請面試,這樣寫的狀況之下,真的能顯示出你為什麼特別適合這家公司嗎?
如果我們初步推估,這個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英文程度,有活動拍攝、影像處理能力,也有技術人員的經歷。再往後延伸一些,有些人可能會再多寫一點內容,例如:2019 OOOO兼職攝影助理*協助攝影師棚拍拍攝*器材管理、清點會寫到這裡的人大概勝算也就比別人再大了一點,因為你說明了自己做過的事情,讓HR/聘人的主管再更瞭解你了一些。
但是,這樣就真的夠了嗎?試想多半會來投履歷的人,應該都是看了需求後,覺得自己過往的經歷能夠勝任,所以才來競爭的,只要是有擔任過攝影助理的人,多半都會寫出很雷同的敘述。這樣的一份履歷充其量只能夠證明自己符合參賽資格,但並不能夠說明「你就是最適合的那個人」,對吧?那,該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
想想對方到底希望看到什麼,並用具體的事項證明你自己適任
修改的方式其實不難,但如果每次我們都只憑感覺去修改,會讓寫履歷這件事情變得很難掌控,甚至每次該寫多寫少也都無法控制,因此我才會選擇將「設計思考」導入,作為整個SOP的核心。關於設計思考的概念,因為怕篇幅太長,因此我將別人整理好的內容連結放在下方,直接使用結果說明給大家看「設計思考」席捲全球企業與設計圈,花五分鐘輕鬆認識它!設計思考的五個步驟分別是同理心、定義問題、形塑創意、製作原型、測試,如果將它套入履歷製作的概念可以延伸如下:

1.同理心(Empathize):HR/聘雇主管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我應該要從哪裡找到他們的需求?
2.定義問題(Define):找到需求之後→如何讓我的履歷能夠既滿足他們的需求→與競爭者做出差異從而脫穎而出
3.形塑創意(Ideate):因為想要脫穎而出,就需要更多的創意。在履歷上的創意,你可以分成質化跟量化,量化很好理解,在於那些能夠被用數字、數據說明的內容。那質化呢?例如說,你的軟實力、抽象的技能等。怎麼樣讓收到履歷的人能夠馬上理解、看懂。
4.製作原型(Prototype):構思完成→實際產出履歷「先求有,再求好」,履歷這種東西也是一改再改,與其苦惱很久不知道寫什麼,不如先寫一版再改一版。同場加映:《擔心不會設計履歷?線上工具一次打包,挑出來用就能搞定》
5.測試階段(Test):定稿後,上戰場將履歷投出,並進行修正。
看起來有點抽象嗎?沒關係,用實際案例說給你聽:我擷取了同一個人修改後的第二個版本做說明,這份履歷還能夠再繼續調整,但上下比較一下你會發現,他不僅多了說明,他還比純文字說明多了更多的元素去讓自己從競爭者中出線。

再提供大家幾個問題可以去思考,如果我希望表示
- 我自己是個生產力很高的員工
- 我是個能勝任領導職位的人
- 我跟過攝影界知名的攝影師學習,該怎麼寫
這個問題其實還能夠無限延伸下去,那你會問我說,該怎麼樣知道調整的方向,這個就是你在同理心及定義問題這兩階段需要去完成的事情,可以參考的資料呢?很簡單,有以下幾個但不限於這些:
- 求職需求(Job Description)
- 公司官網
- Linkedin(如果公司夠大,又是外商的話)
- 104/1111人力銀行的介紹
因為簡歷的版面很有限,人資及聘雇的主管同樣時間有限,因此寫出來的每一項都必須是精心設計過的,不要把版面浪費在沒有必要的地方上。
最後,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懂或是不會寫,而是沒有真正把力氣花在對的內容上,希望這篇文章對於需要求職的人有產生起頭的火花,剩下的就是讓大家去延伸變化了。
One thought on “履歷Ep.4|你還在這樣寫履歷嗎?快避開這種無效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