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數位廣告101:寫給完全沒投過但想試試看數位廣告的人

先聲明,這篇也不是貶義,只是剛好有客戶來問,就順手寫下來,也必須感謝客戶願意提問,才讓我有機會能夠把和客戶交談的過程撰文寫下並和大家分享,可能有許多人也都會有同樣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如果你是從來沒有投放經驗的人,可以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投廣告的目的是什麼?尋求曝光、互動或是導購

2.你目前有什麼平台?要投什麼內容?

3.預計一個月要花多少錢在投放廣告上?

分享我的兩個客戶的故事給你聽

20.05.20 今天是個做食品電商的新客戶,站在內容商的角度其實他們家東西蠻不錯的,出來的素材品質也還不錯,是個有潛力的電商。

在和客戶聊天的時候,標準SOP我都一定會問這三個問題,而W客戶給我的回答如下:

我是食品電商,想要爭取更多的曝光,廣告預算目前抓一萬/月

by 我的W食品電商客戶

其實就算我不主動問他,我大概也可以知道他從來沒投過廣告,進一步追問之下也是如此。真的要說,他只有在前幾天在FB上投過一篇貼文廣告,僅止如此。

(我也再次聲明,上述沒有任何貶低意味,畢竟釐清客戶目的,找到適合的媒體及預算本來就是我們工作內應該要做到的事情,同樣地跟客戶預期自己應該要拿出多少錢來投廣告也沒關係。)

雖然在寫文的當下我還沒和W客戶細談,但我心理預期的狀況是-W客戶其實是想要導購的,原因很簡單,沒有電商不賣東西的,不賣東西的哪還叫做電商(?)

電商這個產業比起品牌而言,更倚靠廣告費,在過往那個Facebook流量淹腳目的時代後,現在的電商不投廣告真的是不用存活,也因此在W客戶身上我認為選擇「導購」作為廣告投放目的的機會要比曝光高得多。

那什麼情況下會需要曝光?

坦白說,一般中小型商家幾乎很少用到曝光,多半是有錢有資源的大公司/品牌新產品上市之後,作為行銷策略的一環在運用,還有另一種狀況是政府的政策宣導,畢竟宣導顧名思義就是會希望能讓足夠多的相關族群看到這個資訊。但說實在話,現在數位媒體做曝光的版位各式各樣都有,坦白說曝光了,有沒有被接受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也是因為這樣,多半我都會建議預算有限的店家,不要把行銷預算拿來做曝光,因為多半會往海裡投,也因為如此一般曝光型的廣告,如:Google聯播網、數位媒體或新聞的廣告版位其實都不是很好的選擇。那該怎麼辦?

說老實話,短期內的解決方法是投Facebook或是拿去做線下的行銷活動(包含給來店禮都可以算是)。雖然廣告成效一直往下滑,但不諱言臉書目前還是最多人使用也最具有導購能力的廣告媒體(加上他又併購了Instgram),因此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先回到Facebook投放,把粉絲專頁跟官網都先顧好才是最重要的

線下活動的部分,我用我的另一個L客戶跟大家做解釋。

source:Pexels

我有一位做美髮業自己開店的朋友L,曾經來問過我Google Ads的事情,談論內容如下

誒,我有點想要投關鍵字,主要鎖定跟美髮相關的關鍵字,一個月大概3,000塊左右

by 我的美髮業朋友L

針對這個情況我馬上勸阻了他,原因有幾個

1.3000元的關鍵字預算真的是很少,可能還來不及優化,你就把預算花完了。

2.關鍵字在我的理解上是一種被動中相對主動的廣告媒體,看似主動,但如果消費者沒有產生動機的話,那你永遠都不會被看到。

3.他的客群多半以街坊社區居民為主,年齡層也偏高,換言之地域性很強,在這樣的狀況下投關鍵字真正能夠獲得來客數的狀況真的是不多。

延伸這個邏輯,L客戶可能會有的疑問是:

就是因為顧客都是我附近居民,我投了關鍵字廣告,才會有機會觸及到不同地區的人

by 我的猜想

如果L客戶問了這樣的問題,我會引導他去思考,他認為一般人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有幾成的把握會給一位陌生的美髮師剪自己的頭髮?

我想,應該只有兩到三成吧?!這當然不是質疑美髮師的功力,而是美髮這件事情,對現代人而言就等同於門面,頭髮剪不好是一個很直接的影響,也因為有這麼高的重要性,往往身邊的人除非今天心血來潮踏進一家沒去過的美髮店,多半還是會找自己熟悉、朋友推薦或是網路有推薦口碑的美髮店,對吧?

回到這個論點之上,如果今天我在沒有任何外力促使之下,會搜尋這家美髮店投放關鍵字的機會有多高?如果不高的話,那這個關鍵字永遠都無法發揮作用,別忘了這還是在沒有討論「是否競價成功」的狀況下。

那,我給L客戶的建議是做好「Google本地商家」和「線下活動」。我說既然你地域性這麼強,那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讓你店周圍的人都能夠搜尋到你並且要有著良好的口碑,要達成這兩件事情Google商家都能夠幫助你,而且她還是免費的。況且,當顧客來店之後,要加深他的好感度,直接送他個小禮物或是用禮物交換請他留下評價,可能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來店禮不僅讓你的客人會覺得心情好,同時他打的是另外一個族群,就是那些不太會使用科技的中年族群。事實上,Google商家是做給那些會使用這個工具的年輕族群,透過這兩件事情同時能夠達到上述預設的目的,也能夠將有限的預算做利用,或許是一個更好的解法。

說實話,最後L客戶到底有沒有投關鍵字,其實我也是不知道,但就我的理解上,其實他不太需要關鍵字的,真的要投的話,那就回到FB或是IG吧!

文章的最後,有人可能會好奇,

那到底我一個月要編列多少預算才算夠呢?

如果你是電商,沒有夠的一天,找到對的商品,對的投手,廣告灑出去就對了。單一廣告預算沒個低標3-5萬,現在業績大概也都是起不來。

如果是中小型商家或是內容產製者呢,我會說視財力而定,但不管是Facebook或是Google Ads,可以一個月3萬當作標準,你會比較能看到成效。

當然如果客戶還是執意要投,那我們也還是會協助並將能做的成效極大化,但在這種狀況下我們也真的是不敢保證多少。

以上是我公司在和客戶討論時的內容加上我自己的一點看法,非常歡迎大家提供意見交流。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