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該怎麼把英文變好呢?
這是我很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也是常聽到大家問的一個問題要解這個答案,且待我娓娓道來
結論就是,把英文學好對我來說是個假議題。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跟動力。
可能身旁有些朋友知道我的副業是媒體英文採編的外掛套件,工作內容就是英文訪中文或英文寫稿,然後就去面對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也在英國念研究所,基於上述的理由常會被問說:「覺得怎麼樣英文可以進步?或是英文怎麼樣可以變好?」
非母語人士,沒有人一開始英文就好的
說實話我也不是有生以來英文就這樣的,回顧小時候很幸運能夠上了好幾期的歡樂英文,但你說真的有用嗎?可能打打五歲小孩,幼幼班程度英文輕輕鬆鬆,後來因為不上歡樂英文跑去上大鳥美語,也是屌打班上的小朋友們,最後再跑去以魔鬼訓練填鴨式教育的總統英文念了好一陣子,這樣看起來我的英文應該從小就打好基礎了,對吧?
沒有,完全沒有喔!
國小國中期間我就是那種開口講男生女生he,she都會裝錯,三單也沒有在加s,一個句子爽有幾個動詞就幾個,管他三七二十一講下去就對了,就算時態錯了也無所謂,為什麼呢?因為不開口講你就完全不能溝通了啊。基於這個信念,在溝通上即使再破爛,我都覺得勇敢溝通沒問題,但考試和寫作的時候問題就很大了。我記得升上高中之後,高一英文段考一次59分,另一次57分,都是靠著我有如天使般的英文老師借了我1分和3分帳面上才及格了,這下應該可以證明我所有之前的事情都完敗了吧。
後來高三打掉重練的故事就不說了,基本上就是斯巴達訓練徹頭徹尾把所有的英文文法全部都學了一遍,希望我的國中英文老師不要看到這篇,不然他會為了我的高中英文而哭泣。 但還好高三那年有找到快樂學英文的動力,發現其實學英文也是很有趣的。
回到問題上,除了因為以前考試而很討厭之外,談到英文學不好的狀況應該會很像下面這樣:
我「英文」就看不懂,「單字」背不起來,什麼「英文」文法的就更不用說了,反正台灣就是沒有那個學「英文」的環境,就算要學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上一大堆「英文」補習班也都沒用,算了拉。
試試看,如果我今天把引號裡的英文換成德文、法文、日文甚至是某一項你想學習的技能,好像都可以通,那既然是這個狀況的話,為什麼只有學英文這件事情呢? 如果一開始就討厭了,那你後續要把他學起來就是難度很高啊,那為什麼不換個語言學呢?
喜歡看日劇就學日文,想追星就學韓文,喜歡歐洲就挑歐語系等。
扣除上面這種原生討厭族群之外,和大部分的人聊完,都會發現問題真的不在這邊,我再這樣說給你聽
如果今天公司告訴你你把英文學好了,從那一刻起你的月薪翻倍,從40k變80k,你學不學?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說會,而且你下個問題就是:「什麼樣叫做把英文學好?」
從這個敘述裡面發現了兩個東西,一叫做動力(薪水),而二叫做目標(把英文學好),當你有了一個動力(或目標)之後,你自然而然地會去關注要如何達成這件事情以及如何做到這件事情,但當你只有一個很空泛想法的時候,你就會卡在那邊沒辦法往前。
訂出一個可以衡量而且明確的目標

那到底該怎麼樣可以把英文學好?我個人很功利,就是先把目標訂出來。
想達到什麼目標就採取相應的手段,你希望多益考到900分,那你就往多益認真努力,你希望可以出國交換那就至少把英文成績弄到標準之上,以考試來說有了實際的指標,接著訂出行動計畫去執行,相對簡單。另一種最常聽到的說法是「我希望可以跟外國人對答如流」,這時候我都會回:「什麼叫做對答如流?」 說實在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語言只是一個媒介,後面更多的是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甚至是專業知識交織而成的,其實換個角度想,你也應該不會覺得自己的中文很好,因為它就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東西,只會一直衍生出更多更多的變化。
用一個實例具體說明我想可能會比較能夠描述大家心中的那個情況,我之前訪過的其中一個對象是一家外資的台灣總裁,他在整場會談當中,當想要表達意見的時候完全沒有問題,雖然中間會夾帶著些許的文法或是發音的錯誤,但不影響理解,雖然聽起來仍然是某些人很鄙棄的台式口音,那又如何? 如果這個是你心目中的對答如流,那你要做到的第一步應該就是先學會開口說,學會有辦法從你耳朵、腦袋、嘴巴串連起來把話講出來,然後才是後續精進的東西。
說實話台灣學英文的資源太多太多,在過去的十來年補習班、網路資源、線下聚會有太多都是你可以運用的,只是在於說你有沒有做出符合你計畫的行動而已。 另外,不管是你聽過的回音法、跟讀法、學好搭配詞等方式我也覺得都很好也很重要,但是你必須要選出一個真正適合你自己的方式,因為好方式真的不缺,缺的是你持之以恆每天做下去。
所以當你有了一個好的目標之後,請確實訂出真的會執行、練習的行動計畫。
前陣子恰好聽到有個訓練方式是標榜主動式學習,相比跟讀法、回音法更為有效,只要持續每天用這個方法做兩年,保證英文口說一定會變好。 一聽完,馬上心中的疑問是「如果有人可以每天努力練習英文聽說兩年,他英文不變好才怪吧」我們之所以中文能夠用起來順手,不也都是因為我們生活的時候每天都在說,到哪都在看,都在用嗎?
用好的或是別人推薦的方式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把沒有學好這件事情推到工具上,是有些言過其實。所有的工具其實都有適合的人跟適合的方式,重要的還是你有沒有挑到適合你,你可以一直用的方式而已。
不要做白日夢,也要適度放過自己
最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砸自己的腳,請先會走路,再來想著跑步。
很多人認真努力一陣子學習之後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進步,其實不是你沒進步,只是你沒看見,然後又用了一個很高標的標準檢視自己的學習過程。
如果你一開始是連3000單字都看不懂的人,想要馬上看懂經濟學人的文章,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一開始是連開口講英文都有困難的人,然後拿著別人開心聊天、不開字幕看影集這件事情來打擾自己,我真的也只能說不要找自己麻煩。
所以,除了找到「目標」和「動力」之外,也請記得用一個合乎學習狀況的KPI來檢驗自己的學習,但不見得要是考試,畢竟考試影響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了,而且考不好還會抹殺你對學習的興趣。最後說一句內心話是,其實學英文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啊,會講日文、法文、西文甚至是其他語言也都超酷的好不好,人生何必糾結在英文上!
最後說一句內心話是,其實學英文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啊,會講日文、法文、西文甚至是其他語言也都超酷的好不好,人生何必糾結在英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