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為什麼這麼多品牌都要招募校園大使

為什麼這麼多品牌都要招募校園大使?

從過往的經驗歸結出來,原因如下:

  1. 品牌希望年輕化,但卻離年輕人越來越遠
  2. 缺人力,以校園大使補充人手成本相對低
  3. 多一個宣傳管道是一個

如果在Google上搜尋校園大使,出現在前面十筆的分別是SkylineYoung TalentKKBOXCanonDcard104銀行聯合利華Uniqulo等。

事實上,如果再詳細探討,會發現有海量的品牌都有類似的活動,但到底為什麼?是什麼原因讓品牌,像著了魔在做校園大使?在過往的經驗中,從參與過的活動中(如:培訓幹部、校園大使等活動)以及替藝文團體及品牌籌辦校園大使的活動經驗中,我歸納出以下三個原因:

原因一、品牌年輕化

在工作之後,無可厚非地和新一代年輕人的距離是越來越遠,但往往碰到的狀況是我要把商品賣給這些年輕的顧客,對於行銷人員來說,這可說是天大的難題,因為習慣的詞句、媒體、在討論或追求的東西,完全是一問三不知,這樣的狀況下要做出一個會讓年輕人喜歡或是注意到的行銷,難度可說是相當高。

這個需求也可以再往下延伸,正因為只有年輕人才會知道年輕人在瘋什麼東西,這樣的狀況下他們也能夠提供創意的點子供品牌或公司採用,這個概念有點類似徵求實習生的其中一個原因。


原因二、人力考量

校園大使這個活動來說,在許多中小企業體更為常見,因為行銷人員多半身兼數職,又要想行銷,也要協助處理公司營運或其他相關事情,但每個人一天上班的時間有限,就算再怎麼加班,能夠用的時間也就是那些,萬一遇到線下聚會,甚至是大型活動,該怎麼辦?找工讀生嗎?抱歉,公司連廣告預算都有困難了,怎麼會有工讀生。找同事?每個同事都忙到快死掉,誰有手去幫忙你呢好不容易渡過了這場,再下一場怎麼辦?還有之後呢?

種種原因之下,發現找尋校園大使好像是個解法,因為這個制度多半是以學期制甚至是年去論斷,找到了之後至少可以確保我這一段時間內,會有可用的人力資源在那邊。


原因三、行銷考量

不管你是不是在網路上有聲量的人,當借助這群人的帳號分享出去,一定可以觸及到之前我沒碰過的人,那我就有機會將他們轉換成我們的顧客。如果你剛好是網路上小有名氣的人,那就更棒了,等同於獲得公關交換;就算你只是一般用戶,你至少能夠影響周邊朋友,說服他們參加活動、購買產品,甚至到最簡單的按讚這個貼文。無論如何,都一定會比之前好,即便只是0到1的差距。

舉個例子,這是在一個藝文團體的校園大使發生的事情,眾所皆知台灣藝文團體多半缺乏資金及人力,為了能夠增加銷售管道及人力,這個組織就招募第一屆的校園大使。

在過程中,有一個來自政大的大使透過自己的整理及規劃,寫出一套原先沒有,類似於顧客管理再行銷的制度,透過email建立不同類別的顧客群,並在活動期間將活動資訊以email的方式寄出去。這個制度讓他在大使的售票競賽中獲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也因為如此被邀請在分享會中和大使們分享這個方式,而這個制度也長存於之後的制度中。

source:Pexels

有供給,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需求。

企業或組織以這樣的角度尋找校園大使們,那參加的人呢?


對參加者而言,預期中的需求如下:

期待一、學到技能和建立人脈

還沒開始工作的學生們,期待透過這個活動學到職場工作的技能以及建立產業內的人脈或是同樣參與活動的同儕關係,累積久了自然會成為你的東西,甚至往後開始工作也會對你產生助益也說不定。

期待二、增加履歷豐富度

這個就比較直接了,在履歷表上掛著OOOO校園大使,負責工作為______,如果剛好又是個令人熟知的品牌,看起來多厲害。再加上,總是最早知道這個品牌的最新資訊並分享給朋友們,自然而然,你的地位感覺就會提高,甚至也會有朋友看到相關的品牌就會直接來問題,聽起來很棒,不是嗎?

期待三、獲得實習或是工作的機會

早卡位就有機會,比起海投履歷來說,直接接觸到內部的人並展現你的能力及態度給他們看,往往是拿下一份工作最快速的方式,畢竟篩選履歷、面試都是有可能失準的,透過直接看到你本人和你一起工作,就能判斷出到底適不適合,對企業來說也會減少時間及成本在招募新的人力。通常來說,好的工作或職缺,多半都是內線交易來著。

期待四、接觸心儀已久的品牌

第四點比較單純,某些人參與校園大使的原因可能是很喜歡這個品牌,希望知道整個工作流程、在裡面工作的感覺是什麼,又或是藉由這個方式知道該品牌的最新消息及最新商品,也有可能是知道這個品牌的困境,希望透過各種方式支持他,讓他能繼續運轉下去。

看到這邊,會發現其實兩邊都有著一定的需求需要被滿足,某種程度上也視為一種交易或僱傭型態。開辦校園大使對企業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企業體除非具有足夠的品牌聲量或是陰德值夠高,否則也必須得付出讓人滿意的籌碼和校園大使們交換,否則可能開辦個幾屆,就得早早收場,沒人想報名又或是管理因素,讓企業頭痛進而放棄這個方法;同樣地,學生要參與校園大使,也不能單純視為完成業務,因為你的態度及工作表現,不僅代表了你個人,也代表了你的品牌,若是不謹言慎行,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到現在甚至是之後在職場的風評。

內心說一句老實話,總覺得把上述所有提到校園大使的地方,換成實習,某種程度上好像說得通(?)

以上,如果你對開辦校園大使/實習有需求的話,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內的要素執行,也看看還缺少了什麼。

處理中
恭喜你!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