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個問題是我一個客戶在雙11時都有問到的問題,尤其是中小型的實體店家,會問的原因不外乎都是—廣告變貴,轉換變差,業績也變差。
要討論這件事情,我想先回頭把概念講清楚。
不只是雙11,廣告成本上升是個無法回頭的趨勢
相信做數位行銷的人一定都有親身經歷或是聽過這樣的說法,會造這樣的趨勢有幾個:
(1)競爭者越來越多:隨著大家都能自主投放廣告的狀況,有更多的人在市場上出價,自然廣告成本就會上升。
(2)使用者是固定的:直到現在,網路跟手機的發展來到一個更為成熟的環境,每年新增的用戶數已經開始趨緩。
簡單說,池子裡面的魚是不變的,但在岸上捕魚的人變多了,自然而然競爭就更加的激烈。
當雙11電商品牌都在廣告火拼的時候
一到雙11,每個店家自然都希望能獲得更好的業績,但當大品牌、大電商拿著幾百、幾千萬的預算在砸廣告,有著一批團隊幾乎是24小時看成效、優化的時候,中小型或是廣告預算有限的實體店面該怎麼辦?總不能等到大家花完錢之後,然後就跟著一起迎接業績的寒冬吧。
其實要加入這個戰局,實體店家還是有兩件可以做得事情:
經營好你的Google店家
Google店家一直都是一個被低估的項目,尤其它操作上不難,基本設定完成後就像在寫篇幅更小的部落格,受眾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找到你,作為一個曝光的管道,相對實用。
對於強調商域的地域型店家特別重要,因為你的服務範圍有限,因此更要把握進到該範圍的客人。
>申請方式的連結
當然除了基本的建置之外,該做的搜尋引擎優化還是要做的,這部分因為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文章,就請大家看連結。
回頭找你的舊客或忠實客
這點是我認為要避免雙11廣告大戰的最佳解法。
請切記一件事情,就算再怎麼密集的數位廣告,一定都有觸及不到的人群,而且這些人群的消費力不見得低。
我們預設一個情況可能更好理解,雙11要到了某小型店家好不容易籌出1萬甚至2萬塊的預算要來比拚。但這個預算放到數位廣告的市場算是非常小的金額,甚至大品牌一個商品的廣告預算就是它的10–20倍,甚至是更多,那該怎麼辦呢?
實體店家或是中小型店家沒辦法和大品牌拚廣告預算的時候,要拚的就是你的「熟客量」。而要做到這件事情,你就必須和你的顧客們建立好連結,掌握好你手上的名單,知道你的顧客的名字、來店消費習慣等等。
當雙11要到來時,民眾都會有個預期心態是準備好要花錢了,比起數位廣告的投放,如果一間我平常定期會去的店在這時候做出了折扣或是特別活動,那麼這個消費者的意願可能就被提高了。
如果我們將這一萬元的廣告預算做個簡單的切分:
在雙11這週,用一萬塊的預算,希望能夠多50個客人進門消費,於是我設立了一個雙11促銷活動,希望客人能夠1個拉一個,達成1+1消費的目的。每當多拉一個客人時就可以獲得折價或是額外的服務,而這個折扣或是服務的費用,就從這一萬元裡面扣。
這樣的效果會不會比把這一萬塊拿到FB去做投放還好呢?值得思考一下
預算效益最大化
總之,這篇其實要表達的概念就是這句話,畢竟作為花錢的人沒道理亂撒亂花,如果評估、考量後還是覺得需要做投放,那請切記為了不要浪費廣告費,
請將投放後的受眾有效留下,不管是實體、線上,透過各種方式至少都要讓他們留下聯絡資料。
總之,現在的環境和幾年前已經不太一樣的,雖然數位仍然強勢,但不代表線下或是實體就不重要,雖然多了很多工具,但做生意的本質還是不會改變的。
在未來,廣告的競爭市場只會越來越激烈,沒有預算跟其他人火拼的話,那就用其他的方式去達成同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