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30天IG經營增10,000粉的行銷心得分享

Hello 大家,我叫宥勳,我是教育部教育丸子專案的負責人,本身也是數位行銷的工作者,這次能夠達成這個90天破萬粉的里程碑,因此寫下大概的過程跟大家分享,希望對社團裡也在執行Instagram行銷的大家有點幫助。

先放上人數成長的統計圖

圖片來源:Engaged.AI

這邊還是先說明,我的經營是有搭配廣告預算執行的,投放成效大約落在:(1)每次互動成本:約1–2元(2)每次的轉換成本:約3–4元/人(3)走期:7月–9月接下來,我的案子可能很多人沒聽過,名氣也不高,因此我先簡述這個案子的內容。

教育丸子是個教育資訊平台

教育丸子是一個以教育為主題,希望透過各種有趣的方式,把重要的教育資訊推播給大家的平台。相信大部分的人經驗都很像,和教育部接觸的記憶多半停留在學校,畢業工作後,就八竿子打不著邊。但開始做這份工作之後發現,其實教育部的業務包山包海,從青年創業、出國留學、育兒補助、體育等,其實都是教育部的範疇。只要多加留意,其實有非常多的資源都是我們能用的,然多半礙於政策無聊、推廣不易,讓這些資源白白流失了,也因此這個案子在今年有了巨大的任務轉變。歷經四年,教育丸子從2012年開始經營的教育影音平台,到今年的政策轉譯平台甚至決定跨平台經營IG,原因不外乎就是希望接觸到更多、更年輕的人。教育丸子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education.one/

但當時把案子接下來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教育+IG」到底會長什麼樣子?我只知道我要做教育類,需要更多年輕的用戶(如:高中生),最後邊做邊修,有了以下內容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品牌個人化,不見得是壞事

阿丸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educationone_official/一切的成長,都是從這邊開始的…先說結論,這點其實算是我所有內容裡面,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而找到答案的契機是有人小盒子阿丸:我第一次覺得教育部離我這麼近但對於沒有名氣的品牌而言(像我們QQ),品牌比起個人來說,會給人更多的距離感,剛開始也是開了個教育丸子的IG,內容先挑了一些節慶類的入門,理所當然就是沒人追蹤。就這樣放到了五月,參加雜學青,透過人情和惡勢力,勉強把追蹤人數推到100多,但整個年過了都快一半,毫無長進的我開始思考到底要怎麼辦…直到有天看到臺灣吧(13.8K)跟黑啤(43.4K)

心中想著:「比起經營品牌專頁,經營一隻可愛的熊,好像比較簡單、討喜,就算想不到內容,還可以賣萌(誤)」不開玩笑了,上面那段OS大概是在很厭世的時候會出現的,真正的邏輯大概就是大眾會先喜歡你這個人後,開始相信你所說得話和事於是我就把我團隊中的學妹實習生推上火線,讓他用他說話的方式、想說的話和大家溝通,就這樣阿丸誕生了!我認為比起聽我囉嗦,大家應該會比較想追蹤學妹本人QQ,事實也是如此沒錯…

對我來說,我並不希望將這個人變得太厲害,從一開始就覺得他應該是個「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的人,這也比較符合這個平台想做得事情,畢竟我們能教得東西太少了。另外,這樣也容易造成距離感,對於想走進年輕人當中,會是一個蠻大的障礙。當然,從品牌轉人不代表的馬上成功,要如何讓一個超級路人變成現在這樣,還是要有其他的配套方案。

(二)活用IG的各種工具+共感內容

該如何落實「和大家一起學習、成長」呢?那就繼續做我們今年一直都在做的「資訊轉譯」吧!每日快報算是目前大家很喜歡的系列內容,連載在阿丸的限時動態,靈感來源是從廣告裁判的阿福加個零的社群週報:

當時看完後就開啟了阿丸的一天一故事之路,而在內容的設定上就是「生活科普化」,從上大學、動物、國文、數學到腸病毒,通通都可以做。我們雖然是環繞在單一主題上,但我們盡可能希望從各種角度切入,除了讓他成為一種另類的懶人包,也讓大家能在快速滑IG的過程中,看到不同且多元的資訊,可以看下圖這個範例:

^完整內容請見阿丸IG的動物星球

這個系列的延伸製作有蠻多的,也可以延伸成時事、政策相關宣導,有個比較有趣的內容可以跟大家分享-搶救國文大作戰,這個內容甚至成為星期六的固定班底。應該蠻多人都有經歷過的那個大作戰時期,不僅能夠回顧當時的大作戰時光,還能夠動動手指頭,複習一下自己的國文能力,這個系列做起來也算是很有趣的一款。還有IG近期推出的各種互動工具和動態貼圖,也都是讓內容變有趣很重要的因素。透過不同工具的穿插使用,讓大家能夠更多地參與到每天的內容來,也讓大家跳脫學習、上課的感覺。

幸運地發現了幾盞明燈後,在內容的設定上多少有了些頭緒:(1)容易入門的冷知識:多半做成貼文,也保持內容穩定產出(2)測驗類:特別是以學生、學校時代的共同記憶為主題的內容(3)專題;花5–7張限時動態能夠學到東西,例如:科普(4)FB的內容當然也是不能少的,還是要照顧那些需要教育資訊的朋友們。這四個大方向,大致就是阿丸定時會發出去的內容,我自己不太好意思說它是所謂「好的內容」,比較像是穩定出產「大家願意接受的內容」。以下附上9月停廣告後的限時動態成效,

由於沒辦法顯示互動工具的數據資料,我就自己手動算了一下:-平均每天會收到的訊息數:30則/天-週末或是共同題材的內容:50則/天,遇到周末可以到約90則/天

(三)基本功還是不能少-視覺和版面

這點應該是目前經營IG的人都會做得,有個乾淨整潔的版面和統一的視覺。雖然有了好的視覺不代表能夠有人馬上追蹤,但我認為有個好的視覺就像是你打扮乾淨、穿著整齊,至少會給人有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下我用阿丸三個不同時期的內容示範:

由左至右分別是從開版到現在,IG的集中式排版很容易受到文字、顏色、圖案的影響,只要一兩篇貼文差太多,很容易造成整個版型的混亂;相比臉書的一頁式排版,看完一篇才會看到下一篇的,確實IG會需要很有意識地安排自己的頁面。另外,大家都知道IG是一個很重視「視覺」的平台,也因為這樣圖片會是決戰的關鍵之一,有了清楚、高解析度的圖片就會替你的內容加分一些。一樣補上9月停廣告後的數據

備註:有人可能會好奇我有沒有乖乖Hashtag?當然有,可以做得我都做了,但坦白說目前優化空間還很大,所以就不要獻醜了。

(四)經營IG最大的成本-時間

有了各種好內容的輔助後,最終需要投入的就是人力和時間。上述大家看到的內容,每天發完一系列至少都得花掉一個小時,如果在加上貼文、回覆來自各方的訊息,時間就爆炸了,但我想這也是經營社群平台最重要的地方-花時間交流,無論是帳面上或私底下,你也可以把他想成交朋友。因此,和大家好好聊天就是阿丸本人每天最重要的功課,不用擔心,你們如果私訊不會跟我聊到得,我相信你們也不想的。

結語

我必須承認這當中很多東西都是偶然看到,嘗試發現可行,才繼續執行的,並不完全是超有策略、有條理的執行那種,要說有點誤打誤撞也是,但就是多多去嘗試。

感覺也還有很多過程或執行的細節礙於我的記憶跟篇幅,無法完整地呈現在這篇文章中。簡單來說,這三個月就是瘋狂「提出假設 →驗證 →修正 →再執行」的真實版,然後多看一些不同的案例,想想可以做什麼。

最後,說到這邊,不知道有沒有給大家幫上忙,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都非常歡迎告訴我,一起討論和ig經營行銷有關的事情。

喜歡我們的內容也可以追蹤阿丸,再放一次網址在下面。

阿丸: https://www.instagram.com/educationone_official/